蒋明麟参事:《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由中国商报社、《企业观察报》社和《中国国际财经》杂志联合主办的“2017博鳌企业论坛”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续写新丝路 开启新征程”为主题,同期举行博鳌金融论坛、博鳌互联网论坛、博鳌大健康论坛和博鳌女性论坛,由中企荟战略支持,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商界翘楚、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等500多人出席了本次盛会。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蒋明麟,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中国商报社社长徐舰,《企业观察报》社副社长王少华,海南省人大常委、海南大学副校长傅国华,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季波,中企荟董事长贾涛,赛伯乐总裁兼赛伯乐国际董事长王阳,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董事长胡波,博鳌企业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杜泉海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蒋明麟发表了以《<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我国制造业要化压力为创新动力,沿着《中国制造2015》战略规划所指引的方向,向着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创新,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精彩观点分享: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站在全球的视野和未来发展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重大举措,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战略”推出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成果丰硕。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把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和措施。
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廉价劳动力、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突出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三是资源利用率低。
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五是传统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实施《中国制造 2025》,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步,是经济新常态下激发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制造业从着重于“量”到全面提高“质”的跨越。深入实施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中国制造2025》 提出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九大战略任务: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业基础;提倡绿色制造;提高产品质量;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服务性制造;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我国制造业要化压力为创新动力,沿着《中国制造2015》战略规划所指引的方向,向着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创新,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实施“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引进需要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优秀技术研发人才为提高我们制造业的总体水平服务,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能力。